重要科研项目

首页 > 科研进展 > 重要科研项目

生态屏障动态监测与区域绿色发展方案

2018-11-28

一、项目名称

生态屏障动态监测与区域绿色发展方案

二、执行时间

201803—202302

三、项目类型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项目

四、承担单位

1、首席科学家:朱立平、樊杰

2、课题负责人:朱立平、赵林、严中伟、戴尔阜、樊杰、钟林生、王小丹、吕一河

3、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4、参加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环境与灾害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所、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

五、研究目标

通过在泛第三极地区建立以野外站为核心的立体观测体系,获取气象、水文和生态要素观测数据集,为科学评估“一带一路”地区的大气过程、水文过程和生态过程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提供完整连续的基础数据;利用历史观测数据和遥感数据反演,模拟预测中亚大湖区频繁出现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并提出应对策略;针对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主体功能区定位,提出以生态容量、建设规划和管理机制为核心的国家公园(群)科学建设方案;基于青藏高原生态工程建设的现状、综合效益及对生态资产的影响,提出区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设优化方案与生态资产价值提升的路径。根据项目总体目标,设置以下研究课题:课题1:环境变化野外观测体系建设与数据集成;课题2:中亚大湖区极端天气气候变化影响与应对方案;课题3: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建设研究和科学方案;课题4: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体系优化与生态资产价值提升。

六、研究内容

依托中国科学院高寒区地表过程与环境观测研究网络和中国科学院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的野外台站系统,围绕观测规范标准建设、观测能力提升与信息化建设、多源数据同化与数据产品集成等开展研究工作,持续产出多站联网的气象、水文和生态观测数据集,建立泛第三极地区的湖泊面积与水量水质变化、生态系统地上生物量变化、冰川面积和冰量变化、冻土面积变化等特征要素的时空数据库,研发数据在线获取、传输、分析和可视化输出的综合管理平台。

结合观测和区域模拟及统计降尺度分析,获得更为精细可靠的中亚大湖区全球变暖(1.5-2℃阈值)条件下区域气候变化情景,利用影响评估模型,量化气候变化对关键区域农牧业等重要行业的影响,预估未来风险,提出应对方案,并模拟研究规模化应对技术应用后的气候效应。

系统梳理、分析第三极国家公园群自然人文生态特征、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保护对象及其价值、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山水林田湖系统提升能力,分析国家公园群业态选择及其与区域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编制国家公园群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总体规划方案和实施建设指南,提出管理体制机制,研发资源监测与管理信息平台,实施国家公园人才培训工程,并以三江源为案例进行技术应用示范。

以西藏生态屏障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和横断山重要生态功能区为重点,以天然林草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退化草地修复、人工林建设、水土流失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等国家重大生态工程为典型,以多目标权衡为途径,采用遥感解译和工程区地面监测相结合的方法,从整体高原面上、生态系统、典型工程区三个层面,通过多源数据融合、尺度转换与地面-空间数据相互验证,配合工程区强化调查,定量区分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功能影响的贡献,评估生态工程实施成效,厘清生态工程实施对区域生态资产变化的贡献,提出生态资产可持续管理与调控策略,形成筑牢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的总体优化方案。

七、组织形式

项目的组织实施坚持在专项“统一领导、科学决策、目标管理、重点突破”的原则指导下,突出项目在统一规范下进行绿色发展应对方案与示范研究的系统性特点,通过项目—课题—子课题三级管理模式,明确相应建设任务和科研目标,为实现本项目预期研究目标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项目依托单位为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参加单位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中科院成都山地环境与灾害研究所、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筹)、新疆生态与地理所、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西北高原生物所、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科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等,按照项目的研究任务需求进行明确分工、协同工作,共同组织实施该项目。

项目办公室由项目负责人、课题负责人与依托单位协商成立,主要职责是:受项目委托向上级部门汇报项目执行情况;收集课题进展与调整情况及时上报;及时传达专项办通知及要求;负责组织项目学术交流会,起草有关通知、研究简报、宣传册、工作报告、财务报告等,进行项目各类文档、成果、数据和其他知识产权的档案管理等。

专家组由本领域的技术专家、经济专家和管理专家等组成,对项目的研究方案和重大技术问题等进行咨询和指导。主要职责是:审核专题研究方案;按年度定期检查专题执行情况;指导协调专题间联系;对专题研究方案与经费等方面的调整提出意见。

项目各课题设置第一负责人和第二负责人,以便更好地在过程管理中达到专业互补和工作分担。课题负责人负责课题的全面组织、协调、实施和管理,把握总体目标,组织研究队伍,组织开展课题学术交流,落实科研数据共享;定期检查子课题进展,会同专家组协调解决课题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按年度定期向专家组汇报进展,及时组织开展课题的结题与财务验收工作。

子课题负责人负责子课题的具体实施和管理,主要职责是:严格按照合同组织力量实施,制定合理的研究进度、考核目标及经费预算,完成各项报告以及项目和课题要求的其他材料;接受课题负责人和专家组的检查,每年向课题负责人书面汇报专题进展情况,提供研究数据共享;接受依托主管部门、课题负责人和专家组的工作检查,以及上级财务部门的经费审计;及时掌握研究动态,发现并解决问题,重大问题或者需修改实施方案则必须在课题工作会议上提出,并得到课题负责人和专家组认可。